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教学模式举办“沉浸式教学”公开课暨骨干教师培训活动

发布者: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3-04-13浏览次数:267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为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启智润心、培根铸魂的关键作用,马克思主义学院探索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创新,近日,在“智慧马院”多功能教室,开展了一堂别开生面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公开课。
  
课堂通过“师助生研”“移步换景”“师生共讲”的方式,打造沉浸式课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开展探究式教学,形成“知识更立体、感悟更深刻、学习更主动”的思政课堂。

课堂讲授教学阶段,主讲教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主任王博围绕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六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展开教学。他以“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的问题为导向,讲述了“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革命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中国革命有了明确的奋斗目标”“中国革命有了伟大建党精神的激励”“中国革命开辟了新的局面”等五个方面内容。他生动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建立过程中的惊心动魄和艰难曲折以及党成立之后中国革命的新面貌,引导学生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效利用学在渝橙,提出问题,发布学习任务,为学生走入研学中心,开展自主探究做好准备。

随后,同学们有序进入英国正版365官方网站“红色记忆”研学中心开展实践学习。“红色记忆”研学中心以中共中央所在地的变迁为主线,设置“北京”“上海”“武汉”“瑞金”等8个展厅,梳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历程中的“第一”元素和现象,展现、表达中国革命发展的艰难曲折和最后胜利的恢宏壮丽画卷。本次参观学习主要集中在“上海厅”“武汉厅”。在参观环节,王博老师结合展厅图片、实物等逐一为同学们讲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历程,以及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程。之后,部分小组同学根据之前的课堂任务,讲述人物的背后故事。夏江婷小组分享了“青春中华”理想的先行者——李大钊故事,展示了其一生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崇高使命和不懈奋斗精神。欧梦小组分享了革命斗士,文坛才子瞿秋白的故事,讲述了他为革命事业不懈奋斗的历程。同学们的故事分享,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提升了参观的体验感。同学分享之后,小组同学围绕教师布置的相关任务,开始参观展厅,并从中寻找答案。参观后,整理相关学习材料和学习体会,进行了研讨学习,完成项目化学习任务。

这堂公开课教师以打造沉浸式课堂,增强学生学习体验,更好推动实现学思结合、知行合一,发挥课程学史明智,以史化人功效,提升学生思想素养。电子专本A2101班的何蕊均同学表示在‘红色研学’中心学习给我们带来的体验感与以往的课堂是很不一样的,通过参观许多历史画面呈现在面前,对课本理解更深刻,我认为这是一次非常有价值且难忘的实践教学。黎萌婷同学也谈到,在课堂前,我们小组准备讲述苏兆征与香港海员大罢工的故事,通过参观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提升了自己的课堂学习兴趣。”

这堂课是一次充分利用红色文化教育资源开展教学的有益探索,通过把课堂“搬”到“红色记忆”研学中心,发挥场馆优势,打造沉浸式教学,帮助学生更好领悟“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的深刻内涵,培育形成正确历史观和党史观,有效实现教学目标。课后,主讲教师王博深有感触:“在‘沉浸式教学’课堂中,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展现出了良好的学习状态,作为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模式的有益举措,对课程建设的更好推进,课堂育人实效的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

(撰稿:王博)

常用链接

相关机构

联系方式

  • 爱尚思政微信公众号